广东佛山市农业局表示,当前佛山火龙果种植面积约2600亩,集中在佛山三水和高明区,预计今年全年产量达6000吨。媒体报道的将火龙果倒入池塘的佛山大塘镇于2012年开始,先后有3户农户规模种植火龙果,总种植面积约500亩。造成今年当地火龙果销售价格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供大于求(7月3日《中国新闻网》)。
同在瓜果主产区的佛山高明,在经历了去年冬瓜大量滞销事件后,今年高明冬瓜种植面积比去年减少了约三成,黑皮冬瓜售价大约为8角/斤,远高于去年2角/斤。一边是冬瓜畅销、一边是火龙果滞销,还有冬瓜产销两年行情对比,均说明只要供大于求,果(瓜)贱伤农就无一能幸免!
由于农户对农产品产销信息往往是瞎子摸象,许多时候种果或种菜都要讲“运气”:一是靠天吃饭,一个霜冻或风雨灾害,就能让种植户血本无归;二是看市场风险,遇到价格高时一亩可赚上万元,价格低时连本带人工都收不回。就在今年初,广东惠州、江门等地马铃薯产量上升,价格暴跌,许多农户任由其烂在地里,最终血本无归,让人同情又无奈。
农产品丰收不增收甚至亏本,这样的怪圈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轮番上演。事实上,市场在一定时间内对农产品的接纳量是有限的,要让农户真正做到赚钱,要么控制好供应量,要么就是错开上市时间。要让农产品稳赚不赔,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规避种植和市场风险,做到不一哄而上去种植,产品高位上市,才能笑到最后。二要开拓网上销售,走出本地本省和本国,才能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在大数据时代,农产品价格波动线索和市场供求关系,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筛选和甄别。比如分析什么时候同一农产品集中上市,主要在哪里的市场扎堆?有什么品种和产地、品质之类竞争优势等信息,就能为农产品找到最佳上市切入点。
增收问题归根结底是如何平衡供销,最终要落在市场信息与种植规模的有效对称上。政府在这方面应提供三个帮助:一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搜集研究一定时期内,各地种植同一农产品信息、市场需求及分布信息,引导适度种植,避免盲目扩大规模。当产品远大于市场需求时,纵有七十二变的本事也不能扭转亏本贱卖的局面。二是推广农产品错开上市新技术,避免瓜果都在一个时间成熟扎堆上市,过后又一个水果都难寻觅。三是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探索网络营销渠道。让供求双方在国内外市场大显身手,获取的利润更高。